新華社長沙12月7日電(記者 謝櫻)一直以來,在各地的年度綜合績效考核中,GDP的考核總是重頭戲。然而湖南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對縣市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年度考核體系中,不僅強調“不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差異化”分類考核,而且大幅減少了GDP的考核分量。
      習近平總書記6月出席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時指出,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
      “因為各市州、縣區在資源、發展基礎、地理人口等方面情況不同,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全面小康進程梯度明顯、差距很大,如果用統一標準去衡量,對發展落後縣區來說目標太高難以實現,對經濟強縣來說則不費吹灰之力,不能充分發揮指揮棒的作用。”湖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張偉達說。
      在新出台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分類指導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中,湖南建立完善了以縣市區為主體的分類考評指標體系,按照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把全省122個縣市區分成中心城市城區、城鄉複合發展縣市區、扶貧開發縣市區三大類,每個類別為其設置了不同的考核目標值,徹底摒棄了過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模式。
      另外一個重大變化是考核對GDP指標的弱化。“GDP指標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的一個‘顯示屏’。但是,GDP不能準確地測量和評價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GDP的增長不等於經濟的增長。長期以來,一些幹部習慣於把GDP作為唯一的指標來追求,誤認為有了GDP就有了政績,增長GDP就是英雄。在新的考核辦法中,我們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淡化GDP的指標考核,而將重點放在優化結構、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等系列指標上。”張偉達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在國家對省、市州下發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中,“人均GDP”占據12%的權重,在23項指標中占比最高。而在湖南省下發的對縣市區的考核指標中,此項指標權重僅為5%,落在“經濟結構指數”(12%)、“居民收入水平”(7%)和“社會安全指數”(7%)之後,與“環境質量指數”(5%)齊平。
      郴州資興市委辦副主任黃昱說:“重點考核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民純收入多少,一進農民家就知道,這樣的考核更加能夠體現經濟發展是否真正惠及民生,這比考核GDP要直觀實在得多。”
      一些指標的設置也是分別為三類區縣市“量身定做”的。記者看到,對第三類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湖南免去了其“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等考核指標,而增加考核“貧困發生率”一項,考核“指揮棒”更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分類考核模式的出台,迎來了地方不少幹部的好評。“採取分層次、差異化的考核,才能使每個地方都能有的放矢地推進工作。否則貌似一盤棋,其實是下亂棋。”郴州資興市委書記陳榮偉說。
      “考核本身就是按照‘跳起來摘桃子’的原則來制定的,不是輕而易舉,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縣市區都有壓力、有責任和有動力,更好地推進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說。  (原標題:湖南省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實行“分類”考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74lrnrv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